当前位置:首页 > 法事杂谈 > 正文内容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的悼亡妻-道家和合法事

admin82年前 (2023-08-16)法事杂谈702
加微信:54648273 可免费领取 2025年运势报告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的悼亡妻-超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的悼亡妻-道家和合法事

江城子(苏轼悼亡妻)

🎉 每月可免费在极云观供灯
微信:54648273

  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死于开封。到此时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并且通过梦境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本文来自重庆殡葬网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的悼亡妻-道家和合法事” 的相关文章

看风水为什么要收费?

看风水为什么要收费?

风水师必须收费、主家必须给红包,这是风水界历史传承的规矩,而且在各种术数中风水的收费是最高的,这种规矩既然已经沿袭千年,其中自有天理在焉。依据宇宙能量平衡之法则,风水师点穴选址及布局规划,均属逆天机,夺造化之事,是违背自然而然之法则的,属于人为改变因果,因此,堪舆...

与人结了怨怎么办,该如何去化解?

与人结了怨怎么办,该如何去化解?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七十九章)和解了大的仇怨依然会有残余的不满,这又怎能算是真正的修嫌释好呢?因而智者宁肯让别人有负于他也不对他人苛责。有德行的人总是让别人亏欠于他而不思追讨,无德行...

阴德是什么?为什么人们总说要「多积阴德」?

阴德是什么?为什么人们总说要「多积阴德」?

❶做好事让别人知道了叫「阳德」,不被人知道叫「阴德」。阳德报得快,做了好事,让别人知道了,别人称扬你,赞叹你,给你发个奖状、锦旗什么的,表扬表扬,报掉了,报掉了就没了,德积不住。做好事不让人知道叫阴德,阴德后面的福报大,积得久。不要怕德积不住,你的德积在那里永远是...

善恶有报是科学解释,科学家惊人发现!

善恶有报是科学解释,科学家惊人发现!

导读: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是古老的智慧,并非迷信。天上人间,自有其规律。 一 美国科学家发现天道承负、因果报应的重大秘密!据媒体报道,英美两所大学,加德夫大学与德州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恶有恶报」有科学根据。统计发现,少年罪犯...

七种风水易“犯小人”,如何化解?

七种风水易“犯小人”,如何化解?

风水环境各种不利煞气的冲击,除了对应的一些重要事项,往往还会附带“小礼包”——容易招惹小人。化解:比如择吉时用开光龙龟,头对准煞气来犯方位化解。住宅或工作场所缺角,尤其是西北角与东南角,这也是容易犯小人的特征。化解:比如择吉时用开光的“泰山石敢当”来弥补化解。3横...

佛教中的超度和供奉的区别

佛教中的超度和供奉的区别

首先跟大家说一下,什么是超度?佛教的基本理论基础来源于无明而起的12缘起支和依12缘起支而产生的六道轮回。六道包括天、人、阿修罗、旁生、饿鬼、地狱。佛教的终极目的就是为让众生依据佛法修行,脱离六道轮回。修行的方法千差万别,佛教统称为84000法门。佛教的寺庙建筑群中一般都设有地藏殿,因为地藏菩萨的大...

📩 有疑问?微信聊:st-3139
点击复制